(記者 張雪峰 通訊員 顧明)秋日里,在壽縣堰口鎮紅橋村黨群活動中心,有3位村民和壽縣農商行堰口支行工作人員辦理了“安居貸”手續。他們說,有了安居貸,我們搬進美麗鄉村新家園的夢圓了。
據了解,堰口鎮2019-2021年度行蓄洪區安全建設共有大光社區、十字路街道兩個安置點,涉及6個村49個村民組1049戶3768人,總投資近3億,其中群眾自籌資金8000萬元。目前十字路安置點已經竣工分房,大光社區安置點有27棟樓主體完工,附屬工程將于11月底完成。
壽縣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項目資金按照“中央和省補助一點、市縣財政獎補一點、項目資金整合一點、群眾自籌一點”的原則進行籌措。經鎮村干部多方努力,目前已有781戶繳納了籌款3502萬元,占比44%,約有200戶家庭困難群眾不能按時足額繳款。巨大的籌款差距成為制約安置點建設的瓶頸。
堰口鎮把群眾關心、關注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轉化為 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具體行動,創新工作方式方法,多方運籌謀劃,積極為群眾解難題、辦實事。經過召開座談會,實地走訪了解,逐戶建檔核算,積極爭取并得到壽縣農商行大力支持,縣農商行出臺了《壽縣農商銀行“安居貸”貸款管理辦法》,專門針對遷建安置戶,簡化貸款手續,近期,堰口鎮率先在全縣實施了“安居貸”。
據調研,在安置點樓房建設中,十字路安置點不足百戶,大光社區安置點占據大頭。其中,安置點建設戶型分為60、90和120平米3檔,由于搬遷戶原有房屋面積不同、入口不同,所得補償款不一樣,除去國家補償款,各戶搬遷新房自己需交納的錢款也不同。據測算,最高的需補繳約9萬多元。根據《壽縣農商銀行“安居貸”貸款管理辦法》,只要有拆遷安置證明和土地確權證,堰口搬遷戶即可從壽縣農商行申請10萬元以內的貸款,期限1-3年,利率依照壽縣農商行易貸卡利率執行,低于普通房貸利率。
此項措施,使得自籌資金交納困難的“死結”得以解開,極大地推進了安置點建設,避免了“有房不得搬”,方便了行蓄洪區群眾,為困難家庭排憂解難,使得他們能夠及時籌齊房款,助力他們早日搬進美麗鄉村新家園。
圖:已建成的安置點小區